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

木兰花 Magnolia


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5米。木质有香气,小枝紫褐色,芽有细毛。单叶,互生,倒卵状椭圆形;有托叶痕。花两性,单生,顶生,萼片3,黄绿色、披针形,约为花瓣的1/3长;花瓣6,外面紫红色,内面近白色;雌雄蕊多数,雌蕊群无柄。果实矩圆形。根肉质。
【形态】   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5米。木质有香气,小枝紫褐色,芽有细毛。单叶,互生,倒卵状椭圆形;有托叶痕。花两性,单生,顶生,萼片3,黄绿色、披针形,约为花瓣的1/3长;花瓣6,外面紫红色,内面近白色;雌雄蕊多数,雌蕊群无柄。果实矩圆形。根肉质。   【性状】喜光,较耐寒,但不耐旱。要求肥沃砂质土壤,不耐碱。怕水淹。   【繁殖】雌蕊比雄蕊早熟,自然结实率低,而分蘖性强,多用压条、分株法繁殖。有时也用播种。分株,春、秋季均可进行,挖出枝条茂密的母株分别栽植,并修剪根系和短截枝条。压条,选用一二年生枝条,在早春可用堆土法或埋条法繁殖。播种,9月采种,冬季沙藏,翌年春播,播后20-30天发芽。   【栽培】栽培管理简单,注意防旱防涝,及时施肥。移植可在秋季或早春开花前进行,小苗用泥浆沾   渍,大苗必须带土球。花期前后各施肥1次,以磷钾肥为主。夏季高温和秋季干旱季节,保持土壤湿度。花后和萌芽新枝前,应剪去枯枝、密枝和短截徒长枝。   【用途】木兰花是著名的早春观赏花木,早春开花时,满树紫红色花朵,幽姿淑态,别具风情,适用于古典园林中厅前院后配植,也可孤植或散植于小庭院内。花蕾可入药,称辛夷。药用详细见下文并参见辛夷词条(辛夷即是此植物的别名,但主要是药材名)。   木兰与玉兰之别   木兰玉兰名实考   玉兰与木兰都是我国的著名观赏植物,其在我国的栽培,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。   唐朝时代被引种到扶桑,17世纪被引入欧洲(1790年传入英国),因其大而美丽的   花朵在欧美广泛流传,美国成立了专门的木兰学会,已经培育了丰富多彩的园艺品种。   1、木兰玉兰统称木兰   古代人曾将木兰和玉兰统称木兰。《离骚》中“朝引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将木兰与秋 菊同提,显在秋季,而木兰、玉兰叶子极相似,未可辨。秦代《长安志》“阿房宫以木兰为梁,以磁石为门”盖指玉兰,玉兰给落叶高大乔木,而木兰为灌木或小乔 木,能用以为梁的应指玉兰。《述异记》记载,春秋时代“木兰洲在浔阳江中,多木兰树。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,用构宫殿”,亦当指玉兰。而白居易诗“紫房日 照胭脂拆,素艳风吹腻粉开。怪得独饶脂粉态,木兰曾作女郎来。”“腻如玉指涂上朱粉,光似金刀剪紫霞。从此时时春梦里,应添一树女郎花。”此处,木兰借用 了古代传说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,而木兰花含苞欲放,素艳相宜。   此处当指木兰(辛夷)。   2、明代以后,逐渐将木兰、玉兰分开   此后,玉兰称玉兰,而木兰多称辛夷,明代王世瞀《学圃杂疏》“玉兰早与辛夷,故宋人名以迎春, 今广中尚仍此名。千干万蕊,不叶而花,当其盛时,可称玉树。”王象晋《群芳谱》“玉兰花九瓣,色白微碧,香味似兰,故名。丛生一干一花,皆着木末,绝无柔 条。隆冬结蕾,三月盛开。...寄枝用木笔,体与木笔并植,秋后接之。”此处,木笔即辛夷。清《植物名实图考》“辛夷即木笔花,玉兰即迎春。余关木笔、迎 春,自是两种:木笔色紫,迎春色白;木笔丛生,二月方开,迎春树高,立春已开。”“迎春是其本名,此地好事者美其花而呼玉兰。”   3、各自别名   玉兰别名有玉树、望春、白玉兰、迎春、应春、玉堂春等,木兰(辛夷)别名有林兰、桂兰、杜兰、 木莲、木笔、黄心、紫玉兰、女郎花等。而木兰之名到现代仍有分有合。植物志中多以玉兰与辛夷别之,或玉兰木兰别之而木兰别名辛夷/紫玉兰。它者有辨别者, 有乱用者。而两者花蕾皆可入药,有混用者,玉兰性温味辛而木兰性味辛温香散,然药用也有别,不应混。   4、植物学区别   二者均多园艺种,纯用色泽易误。   A玉兰为高大乔木而辛夷为灌木或小乔木;   B玉兰花萼与花瓣常不可分,常9数,又有园艺变种多至12-15者;辛夷花萼与花瓣差别明显,萼片3,常绿色披针形,花瓣6,外紫而内白。   C玉兰花期早与辛夷;然随不同地域花期也有别,不可单凭此为据。

药物“木兰花”

  【药 名】:木兰花   【别 名】:辛夷,木笔花、望春花、春花、木兰、紫玉兰、白玉兰   【来 源】:为双子叶植物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的花。   【功 效】:软坚散结   【主 治】:治鱼鲠,骨鲠。   【性味归经】:酸,温入肝、脾经   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6-9克。   【拉丁名】:原植物辛夷 Magnolia liliflora Desr.   【考 证】: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   【生药材鉴定】性状鉴别   (1)天目木兰花 花蕾毛笔头形,长1.5-2.5cm,花被片9,萼片与花瓣同型,外表面紫棕色,密被灰白色长柔毛,内表面光滑。雄蕊多数,花丝紫红色,花药线形,黄色。雌蕊多心皮,离生。基部有短花梗,具毛茸。气清香,味微辛。   (2)天女木兰花 花被片9,外轮3,长圆形,其余6片倒卵形,外表面紫棕色,有毛茸,内表面黄棕色。雄蕊多数,花丝紫褐色;雌蕊心皮少数,离生,紫黑色。气清香,味淡。   (3)黄山木兰花 花被片9,外轮3枚较小,卵状披针形或三角形,长约为内轮的1/4,内两轮卵形。雄蕊多数,黄白色,细长条;雌蕊多数,分离。气清香,味辛微辣。   【中 药化学成分】:含挥发油,主为柠檬醛(Citral)、丁香油酚(Eugenol)、1,8- 桉叶素(Cineole)、爱草脑(Chavicol methyl ether);尚含花青素芍药素(Paeonidin)和矢车菊素(Cyanidin),以及黄酮醇山萘酚(Kaempferol)和槲皮素 (Quercetin)等的多种糖甙。   【资源分布】   1.分布于江苏南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、江西。为我国特产树种。   2.分布于辽宁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   3.分布于安徽南部、浙江西部、江西及福建北部。   【动植物形态】   1.落叶乔木,高8-12m。树皮灰色或灰白色,纵裂。小枝较细,带紫色;顶芽被白色长绢毛。 单叶互生;叶柄长约0.5-2cm;叶片倒披针状椭圆形,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,长7-15cm,宽2-7.5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常一侧稍 偏斜,全缘,背面沿叶脉疏生绒毛。花先叶开放,单生于枝顶;花杯状,芳香,直径约6cm;花被9片,肉质,乳白色或粉红色;雄蕊多数,长9-10mm,药 隔伸出成短尖头,花丝紫红色;雌蕊群圆柱形,长约2cm,花柱直伸。聚合果圆柱形,长4-6cm,常因部分心皮不发育而弯曲。(艹骨)(艹突)果扁球形, 表面有瘤状突起。种子成不规则的扁圆形,外种皮肉质,呈深红色。   

木兰花

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   2.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1.5-3m或更高。树皮淡灰褐色;小枝细长,疏生细长毛,嫩枝密被 短柔毛。冬芽椭圆形或长圆形,被棕色有光泽的短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4cm;托叶痕长为叶柄的1/2;叶片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 6-14cm, 宽4-10cm,先端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灰绿色,除沿叶脉疏生绒毛外,余无毛。花与叶同时开放,单生于枝顶,有香气,呈杯状, 直径约6cm;花被9片,肉质,乳白色或淡粉红色至粉红色,倒披针形或近匙形;雄蕊多数,长约1cm,花丝长约4mm,呈紫红色,花药药隔先端尖呈黄色; 雌蕊群椭圆形.雌蕊柄长约5mm.花柱细而弯曲。聚合果长圆柱形,熟时深红色,木质。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,外种皮肉质,呈红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 8-10月。   3.落叶乔木,高6-10m。树皮灰白色,近光滑。小枝淡褐色,初时有毛,后变无毛。顶芽卵 形,被淡黄色长绢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2.5cm;叶片倒披针形、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6-14cm,宽3-7cm,先端细尖或钝 圆,稀短尾状钝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 , 无毛,下面淡绿色,被极细短毛,羽状侧脉7-10对。花白色,先叶开放,花梗粗长,直立,长 1-1.5 cm,密被淡黄色长绢毛;花被9,外轮3片较小,膜质,萼片状,内两轮白色,基部带红色;雄蕊多数,圆柱状卵形;心皮多数,每心皮有2个胚珠。聚合果圆柱 形,长5-8cm,直径1.8-2.5cm,下垂,幼时绿色,稍带紫红色,熟时暗紫黑色,果梗长约1cm,密生黄色长绒毛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   【生态环境】   1.生于山地混交林内。   2.生于海拔700-1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。   3.生于山地林中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